最初的交通工具是徒步,去的地方儘是和吃飯購物有關,再遠也不過幾條街口,
  
  有了電動自行車,開始不安於室,穿梭在市區的縱橫曲折,來回於它的喧嘩與僻靜,往東到海岸,往西至山脈,像躁動的靈魂崇尚自由,飢渴自然。

  有了自己的車,漂泊更遠了,以縣為邊境,往南至峽谷斷崖,往北行縱谷海岸。花東青綠的田、蔚藍的天、深邃的海、綿延的山,次第舒展如畫軸,我是賞畫的人,每每在巔峰絕妙之處心曠神怡。

  走得遠,人反而困惑迷惘,習以為常的旅行的意義和目的一旦伸手觸碰就成水中倒影不知所云,世俗的旅遊概念經不起人生的推敲。於是懵懂的我學習回到最初的根本,徒步行腳,重新認識日日經過的巷弄,探訪蔽身在熟悉景象的陌生,走入新奇小店,尋找藝術人文。

  將自己的根紮紮實實深入這片土壤豐沃的深廣,閱讀它、體驗它,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在地旅行。

  這是我的生活。

  近中午,市區的水泥柏油仍蒸騰,立秋後的太陽不知收斂,走了幾條街就乾涸枯竭,如路邊溝旁的一葉凋零。


  內人送我的黑色單肩的藝術包垂墜在在大腿邊,一步一步輕拍著,渾身藝術(Artsy)不少。包包裡頭一壺清水,一本小書。書是散文集,篇幅短些,文字輕些,正好填補那些間歇的空檔。若要買些什麼書啊雜物啊,往包包裡頭一塞就省事。

  循著咖啡廳外頭的鐵梯子盤旋到二樓的工作室。昨天就和素敏談好了,趁著他們上台北前來買O’rip新出爐的作品,一本累積兩年實地走訪紮紮實實的花東鐵道旅行書,由南到北,講旅遊,也講人情。

  當天工作室的夥伴們正疲於準備台北「好、丘」的展覽。素敏和我簡單介紹了即將送往台北展覽的一張老金工桌子,最上層的木頭留下了過去千錘百鍊的凹凸印記。我摩挲那印記,依稀可見髮如蒼雪的痀僂背影正埋首工作著,一鎚一鎚,精準無誤。

  對面的小一點洋行,裝潢單純明亮可喜。這洋指得是太平洋,裡頭不賣洋貨,全都是在地的農產品和手工小物,平時也邀商品的主人來分享手工的過程或農品的料理。我喜歡這裡,因為這裡和書店很像。每一件商品都誕生於一個理念,你如果慢下來,可以摸它、看它、聞它、說不定能夠閱讀這件小物或蔬果內含的心意,然後為它主人不懈的堅持而感動。

  當我在和店長大書閒聊在地飲食和有機農品的時候,Rush一如往常帥氣的進場,抱著一箱新的即時咖哩包要來補貨。Rush也是在地小農的積極支持者,他的自創品牌「家咖哩」也大量採用在地的有機食材和香草,盡自己的一份力,直接鼓勵在地生產。他的志向不止於此,每當我詫異他的現況,他早就將腳步轉移到下一步,甚至計畫下下一步了。

  我總覺得,和他們相處,遲早會迸出新奇又絢麗的火花。

  午餐就隨便找一家附近的麵店,點了綠豆湯和炒麵胡亂吃了。那麵油炸過,焦黃酥香,性喜清淡的我難免嫌膩了些。這店沒素的,老闆特意為我炒了一盤去肉的麵,結帳時又刻意算便宜些。老闆人好,不願佔便宜。

  我對自己說,要走入社區,就應該深入它的多元面向。前陣子在臉書看到幾場藝術展覽都在市區,就留上了神。對於藝術我是陌生的外人,對於各門畫風手法派別我是一竅不通。看是無妨,就怕徹徹底底的不懂,反倒成了附庸風雅之徒。

  轉個念頭,以平常心入道,不也很美?這一念風平浪靜,霎時驅散十里大霧。

  這間隱蔽在市區邊陲的窄巷子裡,擠身在房子和房子之間的小小房子本身就足夠引起我的好奇心,再加上它是實驗意味濃厚的藝術空間,專門強調走入生活,那更不能錯過了。可惜,裡頭木門和外頭小柵門都緊閉,晃了幾圈,看來是沒人在家。烈日當頭,裸露在外的肌膚火辣辣地燒。我笑想,今日無緣,擇日再訪。

  我記得市區另一頭的乙皮畫廊有版畫展覽,也不心煩,悠悠哉哉踅出巷子,跨越人車哄哄的大馬路,覓著騎樓樹蔭信步向前。

  版畫。多年前的北地小城裡,白髮蒼雪的教授滿懷熱情地在百人課堂講述古時京都的藝術形式和歷史背景,也簡略提到盛行的京版畫。我在位子上聆聽,又讀課文,內容對版畫著墨不多,僅是蜻蜓點水地略述工法和程序,展出幾幅成品,如此而已。

  畫廊櫥窗展了一幅大畫,我卻看得一頭霧水,看那色調、軌跡,像潑墨,反倒不像印象中的版畫,總是線條色調分明。這真是版畫展嗎,抑是我來遲矣?

  幸好當天偌大空間不過我一位看畫人,畫廊的櫃台小姐悉心解說,引領我由一張畫到下一張畫,一面牆到另一面牆,又從樓下導覽到樓上,細數每位作者的風格特色、素材和作品的關聯、版畫特有的行規,我似乎由懵懂無知的門外漢朝那門檻又邁進一步。

  憂鬱、甜美、奇幻、寂冷,關於素材、色調和構圖的傾向,或許和人生歷練有關吧,作者的歲數和風格有著顯著的關係,年輕人求新求變,年長者精益求精,彷彿處在什麼樣的年齡就會創出什麼質感的作品。

  上樓時沒能注意,走到底抬頭就噗哧一聲笑出來。不知道誰用版畫在二樓的樓梯口開了一扇窗,窗外山水疊上一層色澤淺薄,但長居花蓮的人絕不可能錯認的,防颱時期的窗戶貼紙,一個大叉叉在中央,又貼了四方形狀補強。

  這也是版畫嗎,我笑問,這麼貼近生活視野的作品。

  櫃台小姐問我,這次展覽看到最後,對哪幅畫最有興趣?我說,是那位堅持使用木頭當素材的女作家。木頭板子上一色磨一層,磨完再雕刻新的版模,再印,再磨,曠日彌久的創作過程像是一種偏執的壓抑,近乎苦行。但看那華麗迷幻的最終作品,一幅又一幅,煞是值得。

  我猜,那女作家和我年齡相仿吧,總覺得看她的作品多了一份落在詮釋之外的,莫名的同感。

  嘴裡含著藝術的甘苦餘韻,走在空曠暢行的舊鐵道。午後人影稀疏,幾隻浪犬熟門熟路地踅著,店家的鐵門泰半關著,日夜顛倒的它猶在夢中,不到夜晚不得醒。

  平日在市區辦事或用餐後還有空閒,肯定就到舊書舖子串串門子,找找新進的二手書,也順便問問顧店的娃娃和皓怡有沒有收到三毛的作品。我想讀三毛,又不想購買全新改版的新書,於是早在幾月前就請店裡的朋友幫我留意,也陸陸續續收藏幾本,這次好運,又多了兩本,一本小說一本散文。

  非戰之罪,這不是新書的錯。總覺得三毛的書本該是隸屬那年代的模樣,不該是任何其它模樣。純粹為了這份莫名升起的一念執拗,要讀三毛的書,又得歷經茫茫渺渺的等待。

  日落西山,天空是深釀紫紅的葡萄酒,昏光斜暉拖長了影子,那頭的舊鐵道揉著惺忪的睡眼醒了。哪裡湧出的商販熟練地擺好舖子,架好燈,一路璀璨如繁星。青少男女四面八方聚湊到這在地的小商圈爭奇鬥艷。人聲喧嘩,語聲疊著樂聲如潮湧。我笑了,退場的時刻到了。

  返家途中,特地到大馬路旁一間溫柔婉約的小咖啡舖,用空的環保杯盛滿一杯物美價廉的冰拿鐵回家享用。這裡的咖啡物美價廉,也是少數喝了不會心悸的。我和內人常來這裡看書發呆品咖啡,店小溫馨,要喝拿鐵還是單品都行。咖啡豆子都是老闆手揀篩選的,平時也請個一、兩杯單品豆子讓我們嚐嚐味道。

  內人猶在外地,今日一切從簡。在家胡亂煮些水餃吃了,喝著沁涼的咖啡,讀著三毛度夜。文韻繚繞,欲罷不能。

  這樣的旅行不一定要在哪裡。你願意的話,它可以是任何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rrestrial81 的頭像
    Terrestrial81

    草書繪浮世

    Terrestrial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